以奋进之姿筑牢人民防空“地下长城”
文/张 薇
当防空反导方阵以雷霆之势驶过天安门广场,那划破长空的轰鸣声不仅奏响了国防现代化的雄浑乐章,更让我这个基层人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。作为上犹县国防动员办的一员,我深刻认识到,阅兵式上展现的“硬实力”背后,还有着无数人防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铸就的“地下长城”。
从“剑指苍穹”到“深根固柢”的使命传承
防空导弹群列阵苍穹的震撼场景,与人防工程地下网络的精密布局,共同构成了立体化防护体系。近年来,上犹县以“平战结合”理念推进人防工程建设,将商业综合体、社区活动中心与人防防护工程有机融合。正如阅兵式上装备的更新迭代,我们也在探索“智慧人防”新路径: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人防工程实时监测,通过大数据平台优化疏散预案,让传统防护体系焕发数字化新生。
以“时刻准备”淬炼“平时服务”的担当本色
受阅官兵挺拔的军姿背后,是“平时多流汗,战时少流血”的坚守。这让我联想到上犹县每年参加的系列演习:从社区居民到机关干部,从应急供电到医疗救援,每个环节都力求贴近实战。2024年汛期,我们人防专业队成功转移安置群众2300余人次,用行动诠释了“人民至上”的承诺。
从“钢铁长城”到“人民防线”的共建共治
阅兵式上展示的装备是国之重器,而人防工作的“重器”在于全民参与。上犹县创新开展“人防知识进校园”活动,将防空警报识别、应急逃生技能纳入中小学国防教育课程;组建“红背心”人防志愿者队伍,让快递小哥、的哥的姐等成为流动的“人防哨兵”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,恰如阅兵方阵中每个士兵的精准步点,共同汇聚成守护家园的磅礴力量。
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,上犹人防人将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把阅兵场上的震撼转化为基层实践的动能。我们将继续深化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,强化数字赋能提升防护效能,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。因为我们深知:守护万家灯火,既需要“剑指苍穹”的威慑力,更需要“深藏地下”的守护力。这,就是新时代人防工作者的使命与荣光!